一百年前,一场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,在北京青年学生中爆发,上海、天津等地的爱国青年学生也冲出校门,发出了“救国家于危亡,拯人民于水火”的呐喊,点燃了反帝反封建的爱国火焰,掀起了一场史无前例的伟大爱国运动,而青岛却是这场伟大运动的导火索。
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,日本借口对德宣战,攻占青岛和胶济铁路全线,控制了山东省,夺取德国在山东强占的各种权益。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,德国战败。同年1月18日,战胜国在巴黎召开“和平会议”。
北洋政府和广州军政府联合组成中国代表团,以战胜国身份参加和会,提出取消列强在华的各项特权,取消日本帝国主义与袁世凯订立的“二十一条”等不平等条约,归还大战期间日本从德国手中夺去的山东各项权利等要求。
巴黎和会在帝国主义列强操纵下,不但拒绝了中国的要求,而且还在对德合约上,明文规定把德国在山东的特权,全部转让给日本。中国外交失败。迫于列强的压力,代表竟打算在合约上签字。
消息传回国内后,国人群情激愤,压抑在心中的怒火像火山一样爆发了。北京学生、工商业者、教育界和许多爱国团体纷纷通电,斥责日本及列强的无理行径,并且要求中国政府坚持国家主权。
1919年5月1日,北京大学的一些学生代表在北大西斋饭厅召开紧急会议,决定1919年5月3日在北大法科大礼堂举行全体学生临时大会。
5月3日晚,北京大学学生举行大会,北京高等师范学校、法政专门、高等工业等学校代表参加。
学生代表发言,情绪激昂,号召大家奋起救国。
1919年5月4日下午,北京三所高校的3000多名学生代表冲破军警阻挠,云集天安门,北京高等师范学校最早到达天安门。他们打出“誓死力争,还我青岛”、“收回山东权利”、“拒绝在巴黎和约上签字”、“废除二十一条”、“抵制日货”、“宁肯玉碎,勿为瓦全”、“外争主权,内除国贼”等口号。
上海、天津等地的爱国青年学生也纷纷冲出校门,发出了“救国家于危亡,拯人民于水火”的呐喊,点燃了反帝反封建的爱国火焰,在这段时间里,青岛日本当局如临大敌,在青岛一方面封锁消息,禁止媒体刊发五四运动的消息,另一方面,日本军警布满了青岛街头,以应对可能的突发事件。日本当局还给日本侨民发放武器以防不测,在这种高压的恐怖态势下,青岛,这个五四运动导火索的城市初期一片寂静。
但再怎么封锁也挡不住五四的风雷,一些青岛人还是慢慢的知道了巴黎和会以及五四运动的消息,当全国人民高喊“还我青岛”时,青岛人岂能沉默!面对日本军警的枪口,私立青岛崇德中学的学生在校长王守清的带领下,冒着生命危险,走上了街头。
师生们高喊“打到日本帝国主义”、“坚决收回青岛和胶济铁路”等口号,沿着胶州路向中山路行进,沿街张贴反日标语,遇到中国人开的商号,师生们就发动商人不卖日本货,遇到中国行人,就动员他们不买日本货,一时间青岛满城风雨,为避风头,200多家日本商店被迫停业。
1919年6月,山东学生130余人赴京呼吁抵制巴黎和会,北京学生联合会奋起响应。6月28日下午,山东请愿团、北京中学、北京学生联合会、京师总商会、留日学生总代表、基督教徒总代表、陕西学生联合会总代表等共500余人,手持“取消高徐顺济密约”、“拒绝山东调印”、“速开和会”等字样的小旗,赴总统府请愿。
1921年11月,华盛顿会议召开,英美诸国皆支持中国收回山东权益。日本极不情愿地与中国开始权力交接。1922年12月10日,中日双方在青岛举行了交接仪式,中国正式收回青岛主权,青岛结束了它长达25年的遭受德日殖民统治的惨痛历史。青岛主权回归是“五四运动”的重大成果,也是中国历史上的重大事件。
五四运动是一场伟大的群众爱国运动。它的斗争对象直指帝国主义和北洋军阀政府,表现出前所未有的反帝反封建的浩大声势。它充分发动了群众,工、商、学联合起来,农民也有部分参加了,自此拉开了全民族的反帝反封建斗争的序幕。
为了使青年继承和发扬五四运动的光荣传统, 1949年12月23日,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正式规定:5月4日为中国青年节。1997年,青岛市委、市政府将新建的广场命名为“五四广场”,并竖立起一座充满生命活力,具有拼搏精神、时代精神的雕塑“五月的风”,以示纪念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