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首页 > 德育之窗 > 心理健康
心理咨询的七个“不等式”
作者:李霞  转贴自:心理咨询室  发布时间:2011年11月21日  点击:4192

心理咨询的七个“不等式”

    心理咨询在我国是一门起步较晚的新兴学科,人们对它有一种神秘感。不少人认为咨询心理问题是一件很不体面的事。来访者通常都是左顾右盼、鼓足了勇气才走进咨询室。我校心理咨询室成立以来,接待的咨询学生、家长和教师中,也常出现让人啼笑皆非的场景:

1、学生个别咨询:先试探性打开一点门缝,看看有没有外人,再把整个身子“闪”进来。

2、几个学生为一个问题而来,但互相推委说:老师,不是我有问题,我是陪他(她)来的。

3、有的老师到咨询室询问学生的问题,推门先解释:我不是来咨询的,我找你有某某事,或者一进咨询室就先自我幽默一番:“大夫”,我心理有问题了昂,来看病了!

这说明在人们的传统观念中,对心理咨询有一些认识误区:

1、心理问题不是“病”,而是个人“丑事”,不好外扬。

2、去心理咨询表明自己不正常或有精神病。

3、有见不得人的隐私或道德品质方面有问题才去咨询。

4、向别人表露出情感上的痛苦是软弱无能的表现(男性尤其这样认为)。

5、把自己的事说给咨询人员,叫人家笑话,也怕传出去。

    根据心理咨询室这几年的实践积累,给各位老师和同学介绍七个“不等式”,希望通过介绍,让我们了解心理咨询的性质和工作方式,打消顾虑,敞开心扉,营造积极健康的生活。

一、心理咨询≠不体面:心理有问题看心理医生,如同发烧感冒到医院一样,是很正常的。每个人在成长的不同阶段,都有可能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,产生消极情绪。求助于心理咨询并不意味着有什么不正常或有见不得人的隐私,相反,这恰恰表明了个体追求高品质的生活,希望更好地发展完善自我,而不是回避和否认问题。另外,心理咨询师在专业学习时,要在很多常人看来难以启齿的问题方面进行脱敏训练,做很多案例分析,接受很多理念。所以,咨询人员不会取笑来访者,更会替来访者保守秘密,这是作为一个心理咨询工作者最起码的职业道德。因此来访者应该放下包袱,充分信任心理咨询工作者。

二、心理咨询≠无所不能:有人想当然的认为,心理咨询就应该是“万能药”,什么样的心结都能打开。实际上,心理咨询是一个连续的、艰难的改变过程,而且任何改变都是建立在咨、访双方共同努力的基础上的。心理问题常与来访者的个性及生活经历有关,就像一座冰山,积封已久,来访者本人如果没有没有强烈的求助、改变的动机,没有恒久的决心与之抗衡,仅靠咨询是难以冰消雪融的。所以来访者不可将心理咨询神化,更不能把咨询人员当成无所不能的“开锁匠”。

三、心理咨询≠思想工作有的人认为心理咨询无非是居委会老大妈,讲些大道理、做做思想工作。这是不了解心理咨询而产生的一种偏见。心理咨询与思想工作有本质区别:思想工作的目的是说服对方服从、遵循社会规范、道德标准及集体意志,而心理咨询是指咨询人员运用心理学的专业知识和相应技巧,帮助来访者寻找心理问题的症结,澄清认识,正视自己的感觉和面临的问题,更加积极主动地做出选择,最终促进其人格完善和潜能发挥。咨询人员在咨询中要始终持客观、中立的态度,不可对来访者进行批评教育或道德评判。因此,心理咨询既不是简单的同情安慰,也不是包办代替解决问题。

四、心理问题≠精神病心理问题与精神病是两个不同的概念。有相当一部分人认为精神病就是疯子,其实真正的精神病人对自己的疾病没有自知力,不会感到痛苦,更不会主动求医。所以,能主动求医的,都是有自知力的,肯定不是精神病。

五、心理医生算命先生你是学心理的,猜一猜我现在心中想些什么?一些人把咨询人员看成是算命先生,能一眼看穿来访者的内心世界,要不就表明咨询人员水平不高。其实咨询人员对来访者提供的一定信息进行合理分析。咨询人员做不了“无米之炊”,来访者需详尽地提供有关情况。

六、心理医生≠救世主一些来访者总把心理咨询人员当作“救世主”, 认定他们哪里有各种现成的“灵丹妙药”,只要将自己的所有心理包袱丢给咨询人员,自己无须努力就会得到一个好主意。其实,咨询人员和来访者是两个独立的个体,有完全不同的人生观和价值观。当来访者面临抉择时,咨询人员只能起到分析、引  导、启发、支持、促进来访者改变和人格成长的作用,他无权替来访者去改变或作决定。来访者需明白“助人自助”的咨询真谛,明白“上帝只帮助那些能够自救的人”。

七、学心理≠心理没问题“你不是学心理吗,怎么也有问题?”这个问题就象质疑大夫“你不是学医的吗,怎么还感冒?”一个道理。在职业的危险系数排序中,心理咨询是个高危职业。他们每天接触大量的负面情绪,又要坚守保密的职业道德,是心理疾病的易感人群。所以,心理咨询行业强调“督导”制度建立的重要性,规定从事心理咨询的工作者一定要有自己的上一级督导,即使条件不具备也一定要建立同级专业人员间的相互督导机制。再者,心理咨询人员也是普通人,也有普通人的情绪和不完美。唯一不同的是,当问题来临时,他们不会回避问题,而是坦然正视问题,并积极寻找症结所在,将问题转化为认识自我和个人成长的契机,不断提升自我、完善自我。

主题活动
心理健康
安全教育
班主任论坛
家长委员会
校本德育
联系站长 | 版权所有:青岛华夏职业学校
地址:青岛市市北区嘉善路48号
电话:0532-83713114 邮箱:qingdaohuaxia@163.com
备案证号:鲁ICP备05046697 鲁公网安备 37020302370865号